資料庫主題分類說明
為便利使用者初次使用資料庫時能以最短時間瞭解資料庫收錄範圍並有效率使用相關資料,本資料庫建置了「主題類別瀏覽」功能。所謂「類別」,是依據資料庫收錄之所有表格的「表格主題一」再進一步歸類後所建立,共計29個類別。
本計畫在建立主題類別時一方面希望能避免使用現代性的概念,儘量保留日治時期的分類方式供使用者接近使用,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協助不熟悉日治時期資料的使用者,透過主題類別的瀏覽方式大致瞭解資料庫收錄資料的全貌,故依照下列方式建立類別瀏覽。
首先,本資料庫收錄的二十萬筆表格的「表格主題一」共計有680種,表格主題的多樣源自於部分名詞變更或合併(例如:1920年代以前沒有「社會事業」一詞,以稱之為「救恤」或「慈惠」)、行政組織架構的變動(例如:郵便、電信在日治時期屬於「交通」,但因行政組織的變動,部分時期郵便歸屬於「交通」,部分時期郵便獨立為「郵便」),也有部分因為書籍目次建構的方式(例如:目次名稱為「實數表」、「比例」)等原因,如何將表格主題一藉由臺灣史的知識將相關主題合併在同一類別,為本計畫的一大工作。
本計畫參考比較過各書籍的目次分類方式後發現,總督府統計書及各州廳統計書的目次分類方式十分雷同,其他專書類的書籍則各有不同。因此決定先以臺灣總督府的目次架構為主題類別的藍本,再加上各項必須增加的主題。
總督府統計書及各州廳統計書的目次分類主要是以「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的目次分類方式為主軸,但因年代或地方管轄事務的變動而有小幅度的不同。以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為例,第一統計書到第四十六統計書的目次分類大致相同,但因年代不同、臺灣社會的發展程度不同、專有名詞、行政組織或主要業務的變動等因素,單是臺灣總督府統計書這個套書的「表格主題一」即有119項。因此,為了有一個統一性的標準,本計畫以臺灣總督府最後一冊的統計書(即第四十六統計書)的目次分類為藍本,將119項「表格主題一」一一歸類,並參照其他年代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的歸類方式增加應有的類別(例如:第二十一統計書有「氣象」及「貿易」)。在歸納完119項表格主題一成為二十餘種主題後,由於部分主題在表格統計上有時各自獨立為主題,有時又合併成一大主題,例如:官公吏及恩賞、職員及文書、商業及金融等,為了避免造成困擾,乃將這些相關的主題再合併為一個複合式主題,如「商業、金融及貿易」、「社寺及宗教」以及「官公吏及恩賞、文書」。
完成總督府統計書的主題歸類後,再依照各州廳統計書因地方行政事務所需的統計表格(亦即無法歸類於前述主題類別內),又增加「兵事」、「團體」等主題。最後再針對各專書的部分,按照各書的統計目的,一一歸類入前述的主題類別。對於無法歸類而有成為單一主題特殊性的部分,再增加「土木」、「糖業」、「理蕃」、「經濟及產業」等主題。另外也針對一些無法從表格主題一瞭解統計內容的表格,另設「其他」的主題。
本計畫依照前述的主題歸類方式,共產生29項主題類別,在資料庫上則依據筆畫排序的方式呈現,分別是:土木、土地、工業、戶口、水產業、司法、犯罪統計、生產總額、交通、兵事、官公吏、恩賞及文書、林業、社寺及宗教、社會事業、氣象、財政、商業、金融及貿易、專賣、教育、理蕃、經濟及產、農業、團體、漁業、衛生、糖業、警察、業及其他。
收錄書籍介紹
(1)書籍收錄挑選標準說明:
臺灣總督府在臺灣進行了各式統計調查,涵蓋範圍廣泛,所累積之統計資料,對日治時期的法實證研究相當重要。雖然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接收「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統計課」所主管的全島統計業務時,曾摘要各項統計資訊而彙編成《臺灣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目前中央研究院已將此書內容數位化,置於「台灣研究網路化」網站開放瀏覽及下載(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index.htm)。然此書無論在用詞上或統計數據的重新整理上,均存有瑕疵或不精確之處,且由於其為「提要」型報告書,並未全面涵蓋各項日治時期的調查統計數據,為使各地之研究者均得以最便利的方式接近使用日治時期的調查統計數據,本資料庫期望在能力範圍所及,將國內各圖書館收錄之日治時期官方或民間統計書籍做地毯式收錄,完成一個最完善的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供研究者學術使用。而受限於計畫人力經費,本資料庫乃以「臺灣大學圖書館」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二館典藏之日治舊籍為收錄對象。
本資料庫在規劃之初,即不採電子書逐頁閱覽方式,而係以「統計表」作為收錄主體,藉由建置各式的詮釋資料欄位,讓使用者可透過檢索或瀏覽方式,跨年度、跨書類地使用統計資訊。由於日治時期的官方統計書類,除臺灣總督府及各州廳出版的各年度統計書外,也常有以「概要」或「要覽」等概要方式呈現的統計書籍。此類概要式統計書籍,其統計數據均源自各年度之統計書,如加以收錄則資料上略顯重複,加上書籍編纂方法也側重於文字描述說明,與資料庫以表格為收錄主體的原則不符,因此,本資料庫原則上並不收錄此類概要式統計書籍。但由於部分統計書在前述二圖書館內收錄並不齊全,因此如該年度統計書未能收錄,而有相同年度之概要式統計書,則例外予以收錄。至於收錄主題部分不限定於需與法律相關,只要為日治時期統計書籍,無論為官方或民間出版,均儘可能予以收錄。
在確立前述收錄標準之後,本計畫乃參考「臺灣大學舊藏日文臺灣資料目錄」、「日本時代臺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臺灣大學法圖舊藏日文目錄」,並參酌臺灣大學圖書館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的線上查詢系統,先行羅列初步書單。再請臺灣大學法律系王泰升教授、臺灣大學經濟系古慧雯老師及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柯志明教授針對初步書單表示意見。之後再由兼任助理協助彙整所有書目,將各書的書名、索書號及館藏地點逐一列明,並實地前往二圖書館確認典藏狀況,並為順利規劃接下來的數位化工作,乃逐一註明各書籍的條碼號、尺寸,並清點各書籍頁數、表格數、彩圖數及勘誤表,在執行之初共彙整約七百本書籍。然後續執行發現,部分書籍已無法尋獲或書況殘破無法數位化,因此乃逐步微調書單,最後共收錄681冊書籍。
(2)書名呈現格式說明:
本計畫在執行之初參酌臺灣大學圖書館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的書名命名格式,完成一初步的資料庫建置書單。然實際建檔後發現,日治時期書名格式混亂,部分套書在五十年間有多次書名更動(例如:臺灣總督府犯罪統計書,第一本名為「犯罪統計書」,1907~1909年出版的名為「臺灣總督府第二回~第四回犯罪統計書」,1910~1931年出版的名為「臺灣犯罪統計 實數及比例」),1932~1942年出版的名為「臺灣犯罪統計」);部分套書的書名次序並不連貫(例如:糖業統計1922年以前出版的名為「臺灣糖業統計 第二十一次」,無加註次數,1924年以後則加註次序,名為「臺灣糖業統計? 第二十一次」等);加上各圖書館對日治舊籍的書名命名格式並無統一規則,部分套書書名僅有統計年代,無法辨識統計對象或出版單位時,圖書館會在原書名前加列出版單位(例如:[臺灣總督府樂生院]昭和五六年統計年報),部分套書書名原未列有州廳名,而圖書館於原書名前加列州廳名(例如:臺中州出版的「戶稅統計」一書,臺灣分館更替書名為「臺中州戶稅統計」)。
由於書名狀況之多,各圖書館對日治書籍的書名處理方式又欠缺一定規則的情況下,為忠實呈現原書狀況,本計畫實需採取具體方案以解決前述書名混亂狀況,採行一個較為統一的書名建檔方式。在幾經請益專家後,本計畫乃參酌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73年出版的「旧植民地関係機関刊行物総合目録—台湾編」,依據該目錄之書名格式規則,將681本書籍名稱逐一改正。部分未列於目錄內之書籍,則參酌目錄的命名格式,一併修正書名。
(3)簡要版書單:
為讓使用者在使用資料庫之前,能先瞭解資料庫內收錄之書籍範圍,本計畫特別整理乙份簡要版的書單,提供給使用者參考。使用者如需更詳細完整之書單,請參閱「書名對照表」。
執行單位: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 TaDELS 數位化單位: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本資料庫圖文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所有©200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