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
書名對照表
 
 
 
| 資料庫建置緣起 | 資料庫特色 | 背景知識 | 收錄書籍 | 收錄內容 | 法律直接相關統計資訊 | 其他台灣研究相關統計資訊 |

資料庫特色

(1)收錄內容完整

目前國內外圖書館針對日治時期舊籍都有進行數位化的工作,例如日本的國立國會圖書館從2001年開始,針對館藏的明治、大正年間的書籍進行電子化,其中也包含部分臺灣日治時期的官方統計資料。國內的國立臺中圖書館從2003年開始,對館內的日文舊籍進行數位化。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的日治台灣舊籍雖有相當數量,但在資料的完整度上無法與臺灣本地的圖書館館藏相比,而國立臺中圖書館的數位化範圍較為廣泛,涵蓋日治時期的各類小說、散文等出版品,日治官方統計資料較無收錄。因此,相較於前揭圖書館,本資料庫所收錄的日治官方統計資料則相對完整,對學術研究而言,參考價值更高。

(2)彩色影像讓使用者更貼近原件並增強辨識度

保存原始資料的科技日新月異,過去國內圖書館礙於技術限制,多採複印本或微捲方式完成舊籍資料的備份保存。然無論是複印本或微捲,使用者仍得親自前往圖書館始能利用,因此便利的線上資料庫儼然成為目前保存資料的主流方法。本計畫除以數位化資料的方式建置線上資料庫外,為了能讓使用者有貼近原件的感覺,在影像處理上以彩色Jpeg檔及PDF檔供使用者瀏覽利用,儘量呈現原件的樣貌。由於原始統計書中字體通常較小,也可能因為印刷紙張技術的限制、年代久遠而褪色或泛黃、甚至蟲蛀的關係而顯得模糊不清,造成辨識上的困難。於閱覽彩色數位影像時,使用者可以利用放大等影像瀏覽工具來辨識統計數據,因此,彩色影像的辨識效果甚至可能比直接閱覽原始書籍更好。

資料出處:司法事務集計表(統計年份:1918年)、臺灣總督府警察統計書(1934年出版)、
臺灣總督府第二統計書(1900年出版)、臺灣統計圖表(統計年份:1912年)


(3)
以統計表為查詢單位、建置多樣性詮釋欄位,有效提升查詢精確度

國內外許多書籍影像資料庫係採「電子書」模式,使用者透過查詢書目的方式,逐頁瀏覽書籍內容,例如日本的國立國會圖書館電子資料庫及國內的臺中圖書館日文舊籍數位典藏資料庫均採此影像呈現模式。但這種呈現方式只能以「書名」當作關鍵字再逐頁點選,才能瞭解書籍內容,導致使用者須多次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料,耗費過多時間。有鑑於此,本計畫在規劃資料庫之初,即不採電子書模式,而以「統計表」為單位,並將表格名稱、目次標題、統計年份、出版單位、出版年代等重要資訊逐一鍵入作為詮釋資料,使用者可直接進行查詢,亦可藉由精確查詢與模糊查詢的選擇,來縮小或擴大搜尋範圍。此種作法的優點在於,使用者可以直接透過線上檢索,查詢到所以相關的表格內容,無須再逐頁點選書籍內容,能有效提升查詢速度及精準度。

(4)資料庫功能完整:

資料庫在功能設計上除設有「查詢功能」外,另外針對各項表格進行主題類別的歸類,讓使用者可透過「瀏覽功能」瞭解資料庫收錄的資料屬性。當使用者進行查詢或瀏覽時,針對查詢或瀏覽結果又設有「後分類」的功能,使用者可交叉點選以瞭解檢索結果的分佈狀況,能增加查詢速度與資料運用。
 
 
 
 

執行單位: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 TaDELS               數位化單位: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本資料庫圖文版權為國立臺灣大學所有©200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